本文来源:《人民政协报》2010年11月11日第7版,作者:沈鸿鑫,原题:《写出“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的徐进》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徐进越剧作品选集》的作者徐进不久前在上海病逝。可幸的是徐进先生生前看到了这部书的出版,他在病中还亲自开列了赠书的名单。我手中的书就是由上海越剧院创研室主任黄德君先生转交给我的。我抚摸着这部浸透了作者一生心血的70万余言的大著,不禁唏嘘感慨。
徐进是浙江慈溪人,生于1923年。他从小就喜欢读书和看戏。他的父亲当过钱庄的会计,家里有些藏书,如《三国演义》、《水浒传》、《今古奇观》、《红楼梦》等,徐进虽然似懂非懂,却如饥似渴地把它们都读了个遍。那时的笃班、绍兴大班等常到慈溪来演出,徐进经常偷偷地到庙里的戏台去看戏。由于家庭贫穷,他没有读完中学,就到上海谋生,进了一家西药房当学徒,后成为职员,生活总算安定下来。他业余还是喜欢读书、看戏,特别是家乡的越剧,自己还学着编编写写。1942年冬,大来剧场招考编剧。徐进鼓起勇气编了一节戏,写了一段唱词前去应试,竟被老编剧吕仲和著名演员袁雪芬一眼看中而录取,并成为这次考试的状元。于是,徐进毅然告别生活安定的西药房,“下海”编戏,用西药房老板的说法,去吃这碗“油炒米饭”了。
徐进写的第一个越剧剧本是袁雪芬主演的《月缺难圆》,尽管大来剧场只有三四百个座位,但他看到自己写的剧本能搬演于舞台,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快乐。徐进进了越剧界之后,十分勤奋,接二连三地推出了《长恨天》、《木兰从军》、《明月重圆夜》等新戏。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袁雪芬的剧团就演出了他写的9部戏。这些戏大多揭露黑暗,颂扬善良,描写封建婚姻的不幸,反映国家安危和社会不公等内容。
1944年春,袁雪芬因病回家乡休养。不久,徐进作为专职编剧受聘于芳华剧团,帮助尹桂芳、竺水招进行越剧改革,他创作改编了《沙漠王子》、《浪荡子》、《秋海棠》等剧本。后来他又为玉兰剧团和云华剧团编写剧本,负责剧务部工作,直到1949年解放为止。
解放不久,1949年7月,徐进就参加了当时由军管会文艺处举办的上海地方戏剧研究班,社会发展史和新文艺思想。1950年4月,华东文化部在雪声、云华两个剧团的基础上组建上海第一个国家剧团——华东越剧实验剧团,徐进和这两个剧团的部分同志,宁肯减低自己的工资,积极投身于这个革命文艺团体的怀抱。华东戏曲研究院的领导伊兵同志鼓励徐进要在中国民间文学和古典文学两个方面打好扎实的基础,做一个优秀的戏曲作家。通过自己的努力,徐进的进步很快。剧团的同志觉得他抒情戏写得特别好,不用陈旧的词句,叠句排比很多,还用旁敲侧击的手法,戏写得很有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