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人民政协报》2010年9月16日第7版,作者:颜坤琰,原题:《金庸的大学时代》
事情并不如查良镛说得这般轻巧,他后来对北大文学系教授、金庸小说研究专家严家炎说出了实情:“抗战后期,我在重庆中央政治学校念外交系,那个学校国民党控制很严,国民党特务学生把很多人看做异党分子,甚至还乱打人,我因不满这种状况,学校当局就勒令我退学。”实际就是被撵出了校门。
查良镛在中央政治学校只读了一年零两个月,因为打抱不平,因为行侠仗义,大约在1944年深秋失学了,他的外交官之梦也像肥皂泡一样破灭了。
金庸本名查良镛,出身于浙江海宁县的名门望族。1942年夏,查良镛高中毕业。这年冬天,查良镛离开浙江,奔赴重庆,以求继续深造,圆一个大学梦。1943年春,经过多日的艰难跋涉,查良镛终于到达陪都重庆。
查良镛是在春雨贵如油的季节来到重庆的,他全身心地投入了考试。他报考了多所著名学府,因成绩优秀,几乎同时被几所大学录取。他后来对来访者说:“我当时也考取了中央大学、西南联大和四川大学的外文系。但是,经济上负担不起,而中央政治学校不收费,我便去了。”他考取了中央政治学校的外交系国际法专业。这个专业很难考,百里挑一,由于他中英文都考得不错,所以能金榜题名。他曾对朋友说,在中央政治学校读书的唯一好处就是方便,衣食住行样样都由学校供给,不需家里资助,以至于他跟远在浙东的老家很少联系。
中央政治学校的前身,是国民党于1927年5月20日在南京成立的中央党务学校,蒋介石亲任校长。学校负责北伐期间国民党干部的培训,1929年改组为中央政治学校。1937年抗战爆发后,中央政治学校迁至重庆小温泉。开设了法政、经济、外交、新闻、地政五个系。该校是国民党训政时期培养政治人才的主要基地。
中央政治学校的校址,位于重庆南温泉风景区内的小温泉,人们因其小巧精致故又称它为小泉,距市区仅15公里。它背靠树木葱茏的仙居山,面临流水潺潺的花溪河,风光秀丽,景色宜人。抗战前为私家花园,因四周遍植修竹又称“竹林别墅”。中央政治学校迁此后“竹林别墅”被征用。另外还在花溪河畔的丛林深处,专为蒋介石修建了一座面积为272平方米的“校长官邸”。蒋介石也的确常来校视察或演讲,足见他对这所专门培养栋梁人才的学校的重视。
进了大学校门,查良镛便一心扑在学业上,由于他天资聪颖,学习刻苦,像当年读小学中学一样,成绩总是名列班上第一名。2007年5月21日,台湾政治大学(中央政治学校前身)建校80周年时,查良镛应邀回母校参加活动。他在作演讲时,回忆了自己当年在中央政治学校发奋读书的经历。他说:“自己那时算是用功的学生,每天必读一本中文书和几页英文书,中文书读的是《资治通鉴》……”在这次校庆上,他还被台湾政治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