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看历史》杂志社2010年9月刊,作者:黄艾禾,原题:《崇文宣武:平民之城》
从北京南城——崇文和宣武的数百年走过的历程中,我们可以这样说:北京南城并非穷人之城,而是一块与官僚官邸相对的平民之地,也是北京的平民文化之源。(来源:看历史)
一纸北京市行政区划的重新调整,将北京市中心区的四个区变成了两个,崇文区和宣武区分别被它们北边的东城区和西城区给兼并了。崇文和宣武,那么富有文化底蕴的两个区名消失了,剩下的是东城西城两个庸常的地名。
打开北京市的地图,可以看到,市中心区原来只有东城西城崇文宣武这四个区,它们都处在原来北京城的城墙之内。东城西城,方方正正,以贯通天安门钟鼓楼的中轴线为界,而崇文宣武,却像是垫在东城西城下面的一座基石,东西宽,南北窄,呈扁方形,或者也可以把它比喻成东城西城的一付厚底靴。
人们通常也将崇文、宣武这两个区称为“南城”,将其合并进东城、西城的原因,按政府和规划专家们的说法,是因为这两个区“经济发展落后”。早在2005年时,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城市问题研究所已经向市有关部门提出城区合并建议,他们建议干脆把四个区合为一个区。他们提供的数据是:2003年南城地区人均生产总值和东城区、西城区相比,崇文区落后6至7年,宣武区落后1至2年;……1999至2004年大型公共设施项目在北城的投资是南城的28倍。
其实亲身到南城走走,不用了解这些数据也可以体验到南城的发展落后。这里的房子更多平房,也更破烂,到了晚上连街道的灯光都比东城西城更暗淡,这里住的人,除了北京“土著”,更有很多在北京打拼漂泊的“蚁族”,因为南城的房租便宜。这让人不禁想起那句形容北京城的老话:北京城历来是“东贵西富,北贫南贱”。
这句话的历史渊源可以上溯到明朝乃至更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