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中国近代史 >正文

失去权柄的袁世凯如何玩弄清廷于股掌之间

2013-12-22 10:16:05      来源:中国娱乐资讯网

袁世凯(来源:资料图)

本文摘自:《北洋野史》,作者:金满楼,出版: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袁世凯被赶出北京后,并没有回到老家河南项城,因为庚子年袁世凯在任山东巡抚的时候,因严厉剿杀义和团而遭到朝廷大臣的弹劾,结果袁世凯把他的长兄、时任营官的袁世敦拿出来顶罪,结果本已是候补知府的袁世敦,其大好仕途便被袁世凯毁于一旦。

袁世敦灰头土脸地回到项城老家后,不免含恨在心。数年后,袁世凯的生母刘氏去世,但袁世凯希望将生母葬入祖茔正穴的要求却被身为族长的袁世敦(原配所出)坚决拒绝,理由是庶母不得葬入正穴。袁世敦之所以不给当时已是朝廷红人的弟弟面子,表面上看起来是维护族规、嫡庶之别,但真正原因恐怕还是当年旧事,袁世敦明摆着就是要让这个坏他前途的弟弟难堪,以出自己胸中的一口恶气。

由此,袁家兄弟彻底闹翻。袁世凯一怒之下,发誓再也不回项城老家。可如今北京容不下他,老家又不好意思回,袁世凯后来只好在河南彰德的洹水北岸买了一座宅院,在此安身隐居。

归隐期间的袁世凯,每天的生活都很有规律:清早出去散散步,随后与亲戚朋友下下棋;要不就是和一些来访的文人墨客诗酒吟唱,打发落寞的时光。当时的《东方杂志》上曾刊登了一副著名的“披蓑垂钓图”,袁世凯以此来表示自己归隐山林、不问世事的取意。不过,从那幅图上看,袁世凯虽然头戴斗笠,手执钓竿,看似闭目养神,似有决裂于仕途之象;但其凝望沉思,又隐隐作姜太公钓鱼之状。

事实上,“退隐”后的袁世凯貌似与世无争,流连于山水之间,但实际上却时刻注视着北京的动向。在袁世凯居室的不远处,有一个毫不起眼的小房间,这便是宅院中最现代、也是最为核心的一个地方:电报处。在离开京城时,袁世凯特意带回来了一个小电台,其用意不言而喻。

通过电报处,袁世凯的亲朋故旧、北洋军的部属将领、还有他从前安插在政要部门的心腹爪牙,都能及时与他保持紧密联系,并向他报告外界一切巨细信息。通过这个渠道,袁世凯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身不在朝但一切尽在掌握。

据说,袁世凯也曾一度耐不住寂寞,请了当地一个有名的瞎子给他算命,瞎子告诉他说,到辛亥八月节,官星就动了。等到武昌起义的消息传到后,机会真的来了。

果不其然,武昌义旗一起,山西、湖南等省便纷纷响应,其他各省督抚的警报也如同雪花般直飞朝廷,要求增派军队,以防不测。摄政王载沣接到那些警报后,一下子就变得手足无措,只得慌忙召集内阁的一班大臣前来商议。

皇族内阁的这些人,老的老,少的少,没事的时候吃吃喝喝,说说笑笑;要动真格了,这下倒好,一个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面相觑,束手无策。看到这般景象,摄政王载沣气得是手脚冰冷,几乎要掉下泪来。

庆亲王奕劻资格最老,不得不出来打破这尴尬的沉默。老庆说,要保荐一个人,一定可以把革命党搞定。老庆不说则罢,一说便说到了载沣的痛脚上——你说他保的这人是谁?岂不正是那位被赶回老家的袁世凯?

载沣在听了老庆的话后,沉默良久,嘿然不答。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
本文摘自《炎黄春秋》2003年第7期 作者:傅国涌 原标题为:中国言论史上的王造时 不畏权势 伸张正义发起宪政运动 1932年3月28日,南京,对话的双方,一方是炙手可热的国民党...
2013-07-02 12:08:19
1948年12月16日夜,古城南京。 在隆冬的寒风中,位于南京城东南郊的大校场飞机场的停机坪上,静静地停放着几十架庞大的美制B-24轰炸机。 夜色朦胧中,几个黑影在机群中晃动...
2013-07-18 11:36:23
国民党联俄容共时期毛泽东兼任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于1924年6月15日致农民部长甘乃光手书。(中评社记者摄) 环球网记者范凌志报道,国共两党高层交流近年日渐密切,在台北国...
2013-07-18 11:30:28
本文摘自: 《中国国防报》 2005 年 12 月 1 日,原题:《长征路上毛泽东四次落泪》 一代伟人毛泽东意志如钢,平时不轻易流泪。即便爱子毛岸英在朝鲜战场光荣牺牲,他也未...
2015-06-02 16:58:03
本文摘自《蒋介石传》 作者: (美)布赖恩克罗泽 出版: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与我们这个时代的其他军人政治家一样,蒋介石是个无所畏惧的人,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在精神上都是...
2013-08-03 18: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