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国土和人口均占优势的清王朝,日本在甲午战前就制定了分化瓦解的策略。什么样的中国人适合作为拉拢收买的目标?日本在华间谍机构乐善堂为此进行了大规模秘密调查,并将收集到的各色情报汇编为《清国通商总览》,作为侵略战争的指南。
谁是日本人的“统战对象”
日本史料记载,乐善堂将6类中国人定为侦察和“统战”重点:君子、豪杰、豪族、长者、侠客、富者。
在“君子”一项中,分为六等:
第一等:有志于救全地球者;
第二等:有志于振兴东亚者;
第三等:有志于改良国政以救本国(指中国)者;
第四等:有志于鼓励子弟而欲明道与后世者;
第五等:有志于立朝治国者;
第六等:洁身以待时机者。
“豪杰”则分为八种:
一、企图颠覆政府者;
二、企图起兵割据一方者;
三、对于欧美在国内的跋扈,深抱不满,而欲逐之国外者;
四、企图仿效西洋利器者;
五、有志于振兴工业者;
六、有志于振兴军备者;
七、商业巨子;
八、提倡振兴农业者。
他们还指出,凡有下列缺点者,不能列入“豪杰”:品行不足为人仪表;智不足以分嫌疑;信不足以使人守约;廉不足以分财;见危而图苟免;见利而图苟得者。
“豪族”则指名家或富室之后,日本人认为这类人在一乡一镇之间,都有相当名望,如得一人,犹如获得一乡一镇之人。他们在给间谍的指示中,要求“细查豪族的系统,同时访求他日足为我之妨害的朝野人物,以及除去彼等的方法”。
“长者”则指家富而好济贫,在乡间排解纷争的人物。此类人,乡望素孚,如得一人,同样如获得一乡一镇之人。
“侠客”指奋不顾身、打抱不平,救人于危者,此类人平日颇得血气方刚的青年子弟崇拜,“有事之际,如得其振臂一呼,得益不少”。
乐善堂的日本间谍们,就根据上述标准,“发现人才”后一面制作档案,一面设法与其接近结交。他们由此与中国下层的秘密社团建立了广泛的联络,哥老会、九龙会、白莲教,都成为他们工作的对象。在日后的侵略中,日本人能将“驱除靼虏、恢复中华”作为旗号,甚至能在辛亥革命中赢得革命党的信赖,都与其早年的调查研究工作难以分割。
日本间谍摸透中国
从19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一个名为“四百余州探险”的上山下乡运动,在乐善堂各支部迅速开展。间谍们纷纷进入两湖、四川,直指陕、甘、滇、贵,以至新疆、西藏,地形气候、风土人情、产业交通、关卡兵营、军事要塞等,均在他们的侦察范围内。
年轻的日本间谍们,不畏艰苦,先是肩挑背扛,扮成货郎,四处贩卖货物。货卖光后,就假扮郎中、风水先生甚至乞丐四处周游。遇到关卡盘查,汉语说不标准,就谎称自己是福建人或广东人蒙混过关。他们的行动成为甲午战争中谍报工作的一场“实兵预演”,这些年轻人也因为扎实的调查研究,而成为深知中国国情的专家。
各种各样的情报都汇总到汉口,1889年4月,乐善堂头目荒尾精将3年来获得的大量资料,分门别类进行整理,提炼成数万字的《复命书》,提交给日本陆军参谋本部。
在这份谍报总结中,荒尾精明确提出,中国已经全面腐败,日本必须先发制人,才能利用中国对抗西方。他提出了应以商战养谍战,以商战扩充军备,在上海建立日清贸易商会,在汉口、镇江、天津、广州等地建立支部,边经商边搜集情报,这是“对清国第一要着,今日万急之务也”。他的建议,在日本朝野得到巨大的共鸣。
在该报告基础上,后来接管乐善堂的根津一,将所有情报进行了更详尽的整理编纂,竟成了一套名为《清国通商总览》的巨著。全书二编三册,2000多页,涉及中国政治、金融、商贸、产业、教育、交通运输、地理、气候、风俗习惯等各方面,俨然一部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后受到日本各界热捧,成为其侵华的指南。
日本间谍在中国行万里路,写万卷书,默默地进行着调查研究,并比大清朝野更深刻地认识着这个国家的一切。这些,似乎注定了随后到来的甲午战争的结局及其后中日两国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