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的甲午战争,让日本更加放心大胆的制订侵华计划
1895年6月2日深夜,在台湾基隆以东的海面上,一艘名为“公义”号的德国船静悄悄地停泊着。而就在此时,船舱内正进行着一项交割手续,办理手续的双方分别是中国代表李经方与日本代表桦山资纪,而他们所交割的,竟然是本属中国领土的台湾。1895年所发生这一幕,使得日本建立起进攻中国大陆的跳板。这一年在两岸中国人心中留下了难以抚平的创伤,也让日本人看中国的眼光发生了巨大转变。
战胜的日本蛮横紧逼,清政府被迫割让台湾
1895年1月,鉴于在甲午战争中的不利局面,清政府开始派员与日本接触,希望双方达成停战协议。但开始日本拒绝谈判。当日军取得威海卫战役胜利,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时,掌握了主动权的日方便向中国暗示需派李鸿章前来谈判。3月19日,李鸿章等人抵达日本马关。随后,中日双方在一家名为“春帆楼”的河豚料理店开始了艰难的和谈。
在谈判中,除了一系列苛刻的条件,更令李鸿章吃惊的是,野心勃勃的日本还暗示将进攻台湾。为了打消日方的这一念头,李鸿章赶紧提出,台湾之民向来强悍而团结,并拉来英国做挡箭牌。但是骄横的日本已在此时开始了军事行动。3月22日,日军向联合舰队司令伊东祐亨下达进攻澎湖的命令。尽管当地中国居民进行了殊死抵抗,但澎湖仍于3月25日全部失陷。当时日本国内反对和谈的声音相当强烈。就在双方僵持不下之际,一桩突发事件改变了谈判的进程。3月24日下午4时,当结束中日第三次谈判后的李鸿章步出春帆楼时,人群中突然蹿出一名日本男子行刺,子弹击中了李鸿章的左颊。由于担心李鸿章回国及西方列强的干涉,伊藤博文说服将领,得到天皇赞同后,开始草拟停战协定。3月30日,《中日停战协定》签订,而台湾战事却不在停战协定规定之内,这便为日本割占台湾埋下了伏笔。
4月1日上午,双方在春帆楼举行会议。面对苛刻的条件,还在中国代表踌躇之时,伊藤厉声恫吓说:“尚希中国使臣能深切考虑现在两国之间的形势,即日本为战胜者,中国为战败者的事实。因中国请和,日本应允,始有今日之议和。若不幸此次谈判破裂,则我一声令下,将有六七十艘运输船搭载增派之大军开赴战地,北京的安危便难说了。中国全权大臣能否安然回北京,恐怕也不能保证。”最终在4月17日上午,中日双方在春帆楼签订了《马关条约》。据说在签约仪式结束后,伊藤博文洋洋得意地说:“大功告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