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中国现代史 >正文

《红岩》背后故事:《挺进报》送国民党大员案头

2013-05-30 11:59:43      来源:中国娱乐资讯网

陈然

位于长江南岸边的挺进报秘密印刷点,现在破烂不堪,摇摇欲坠。

入档理由】

明天又是“11·27”,当人们走进歌乐山烈士陵园,江姐、陈然……这些熟悉的名字和面孔,又将浮现在我们眼前。然而,记者日前来到南坪野猫溪,却发现陈然烈士旧居暨《挺进报》旧址,已成为摇摇欲坠的危房。日前,记者找到了与《挺进报》关系密切的文履平、林彦两位老人,揭秘《红岩》小说背后《挺进报》不为人知的故事。

竹片“油印机”开工印报

小说情节:一天,江姐来找成岗接头,带来了重庆市委的指示——办一份《挺进报》,告诉群众解放战争胜利的消息。成岗就在自己家里,用一台改装的油印机,干起了印刷《挺进报》的工作。而刻钢板的人最开始是江姐,后来由成岗一人连刻带印。

“陈然原来就住在二楼右手第一间”,南坪野猫溪正街31号,老住户刘先生指着面前摇摇欲坠的两层小楼告诉记者,这里就是陈然当年印《挺进报》的地方。然而,《挺进报》旧址已经濒临垮塌。记者看到,左侧屋顶眼看着就要塌陷,瓦片东缺一块西缺一角;陈然原来的房间,正面墙体开了一个大洞。原来的九户人已搬走六家,剩下的几家也在等着相关部门安置。

红岩联线负责人厉华告诉记者,事实上,《挺进报》主要由刘镕铸、蒋一苇和“成岗”的原型陈然三人共同操办,刘镕铸负责物资采购,蒋一苇编辑刻钢板,陈然印刷。江姐曾给《挺进报》传递过新闻稿,印出来的报纸也是交给她“发行”。

《挺进报》于1947年6月开始出刊,为了不让人发现,陈然用一层厚纸将板壁缝糊住,还在窗后挂上一床厚毯子,电灯用黑纸罩住。他甚至不敢用油印机,只把蜡纸的一头钉在板子上,用刮得光溜溜的竹片蘸上油墨在蜡纸上刮印。印完以后,蜡纸一烧,竹片一丢,什么痕迹也没有。

当时在《国民公报》做编辑的文履平回忆,陈然给人的印象是沉默寡言,不苟言笑,“偶尔发言也是三言两语”。但他常穿一件方格子夹克,看上去很时髦。

原来,当时陈然住的楼下就是中国粮食公司机器厂的车间,他的公开身份是厂长。

“亲生父母也不准透露半分”

小说情节:一天,成岗的妹妹成瑶从书包里翻出一叠粉红色的打字纸,神秘地要拿给哥哥看。成岗一看竟是《挺进报》。他不但没有表露出妹妹期待中的喜悦或兴奋,反而沉下脸:“把这拿回来干啥?……这东西以后不准带回家来,给人发现了可不是好玩的!”

文履平透露,这在现实中确有其事。《挺进报》曾约法三章:未经三人商量同意,不得将办报的事告诉任何人,就算是亲生父母、结发夫妻也不得透露半分;一旦个人被捕,必须坚决否认与报纸的关系;如果敌人拿住真凭实据,个人就承担一切责任,决不牵连别人;各人寄送的读者姓名和地址,彼此也不过问。

收到警示陈然依然没走

小说情节:一天早上,接替江姐领导《挺进报》的李敬原告诉成岗,市委决定把《挺进报》改成铅印,要成岗在三天以内印完最后一期油印《挺进报》,准备接受另外一项任务。没想到,刚刚印完报纸,他就被叛徒甫志高出卖,在家中被特务抓住。

1948年三四月份,文履平被组织决定调入《挺进报》工作,蒋一苇突然来找他,告诉他出了重大问题,要他立即转移。后来他才知道,这时陈然已经被捕。

“其实,当时陈然收到了让他逃走的警示消息”,红岩联线专家刘和平透露,接替彭咏梧领导《挺进报》的市委委员李维嘉,曾在仓促间给陈然写了一封信:“近日江水暴涨,闻君欲买舟东下,祝一路顺风,沿途平安。”陈然还是决定,先把最后一期报纸印好再说,导致最后被捕。

“到了后期,《挺进报》几乎成了半公开的报纸”,文履平回忆,1948年初,党组织决定改变《挺进报》发行方针,实行攻心战以瓦解敌人。敌人的大小头目,各类机关、学校等,都收到过《挺进报》。“但现在看来,当时对敌攻心的战略太过冒进了”,李维嘉在一次接受采访时直言。

1948年4月初,特务就找到了破坏重庆地下党的突破口,时距朱绍良大发雷霆仅仅一个月。由一个普通地下党员看《挺进报》被特务发现开始,最终导致133人被捕,重庆地下党遭到极大破坏。

陈然被捕后,经受住了敌人的酷刑,没有出卖任何《挺进报》同仁。

看见桌上的《挺进报》

朱绍良顿时气急败坏

小说情节:“邮检组又发现了《挺进报》?……谁寄的?”徐鹏飞重复地问,突然声音一震:“什么!查不出来?”话筒里绝望的解释,使他更为烦躁,咆哮如雷:“总裁手令,限你们三天之内,立即找到《挺进报》的巢穴……否则,提着狗头来见我!”

真实的历史中,这个咆哮如雷的特务头子名叫徐远举,与小说中反面人物徐鹏飞的官职一样,是国民党西南长官公署第二处处长。他为什么咆哮呢?

1948年3月初,国民党重庆行辕主任朱绍良的办公桌上出现一封“亲启”信,里面竟然掉出一封对国民党军政人员的警告信,还有一份八开大小的《挺进报》——“妈的!‘攻心战’攻到老子头上来了!”朱绍良又惊又怒,一个电话把徐远举召去臭骂了一顿。

“这份报纸,其实是‘刘胡子’送去的!”文履平老人笑着说。当天,刘镕铸化装到了重庆行辕门口(今解放西路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一带),大摇大摆地对传达室说:“我要找朱绍良,他在不在?”传达室一摇电话:“不在”。刘胡子沉吟了一下,从身上摸出一封信来,“那先把这封信交给他吧”。说着点点头要走,突然又转过身来,“麻烦你打个收条”。传达室老实照办,还在收条上盖了个章。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
60岁的老渔民,已经有40年的打鱼经历。他说,日本巡逻艇是在十几年前开始出现,但对大陆渔民还比较温和,但最近两年,却越来越严厉。时代周报记者郭杨摄 时代周报记者龙婧...
2013-11-24 11:30:09
宋美龄的国画作品 美国作家在耗时十余年的力作中讲述宋美龄在曼哈顿的最后岁月 《环球人物》杂志驻美国特约记者 索非 汪晓祥 一位乱世里的非凡女人影响了20世纪中国史,美...
2013-08-02 21:07:25
- 审判四人帮(来源:资料图) 本文摘自《四人帮兴亡》,作者:叶永烈,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1977年7月中旬,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了《关于恢复邓小平...
2014-03-02 10:58:13
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邓小平出席了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会。他代表党中央庄重宣布:绝大多数知识分子已经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自己的知识分子,因此也可以...
2017-12-21 16:42:29
在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史上,存在这样一个谜:红军为什么会几乎兵不血刃地顺利突破蒋介石的粤北第一、二、三道封锁线?陈济棠为何会心甘情愿地为在战场上你死我活的敌人让道...
2013-05-30 12:0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