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统三年(1911)三月二十九日,同盟会在广州起义,伤亡惨重,全国震动,是为“黄花岗起义”。同盟会建立后,革命党人曾多次起义,但均遭失败。革命党人并未灰心丧气,而是在广州新军、防营、民军、警察中做了大量的革命工作,并于宣统三年(1911)三月十日在香港统筹部召开会议,决定赵声、黄兴为正副总指挥,十五日正式起义,分十路进攻广州。由于革命志士温生才击毙广州将军孚琦后,清军在广州实行戒严,起义被迫推迟。二十九日晚,黄兴等在广州发动起义,经过激烈的战斗,起义惨遭失败,七十二位烈士的遗骸合葬于广州黄花岗,因此被称为“黄花岗起义”。孙中山高度评价这次起义,认为是惊天地、泣鬼神之举。
清廷皇族内阁 宣统三年(1911)四月,清廷设责任内阁,以奕劻为总理大臣,是为“皇族内阁”。自颁布预备立宪诏书后,立宪派开始敦促清政府成立责任内阁,召开国会。清朝王公贵族惟恐鼑祚潜移,而欲借立宪之名以行集权之实。清廷诏令裁撤军机处、会议政务处等机构,颁布新订内阁官制,设责任内阁。摄政王载沣任命庆亲王奕劻为内阁总理大臣,由他筹组新内阁。新内阁旋即成立,奕劻(皇族)为内阁总理大臣,那桐和徐世昌为协理大臣,下设外务、民政、度支、学、陆军、海军、法、农工商、邮传、理藩等10部,以耆善、载泽、载洵、荫昌、溥伦、寿耆、梁敦彦、唐景崧、盛宣怀为各部大臣。是为“皇族内阁”或“亲贵内阁”。皇族内阁一经产生,即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不满。待辛亥革命爆发后,清政府屈从于袁世凯的压力,只得把皇族内阁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