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世界风云录 >正文

苏波战争之谜:谁之过?列宁的说法

2010-03-14 16:11:12      来源:中国娱乐资讯网

  谁之过?列宁的说法

  ——1919―1920年苏波战争之谜

  苏波战争为什么失败?这成了1920年9月22日开幕的俄共(布)第九次代表会议的中心议题。现在收录在《列宁全集》的列宁的政治报告中,有列宁对为什么要进行苏波战争和这场战争为什么失败的解释。

  在报告中,列宁首先提出了一个总的看法,即,一,虽然兵败华沙,形成了极其困难的局面,但“决不表明我们已经完全失败”,“我们证明了波兰不能战胜我们,而我们无论过去或现在都不难战胜波兰”,二,“我军向华沙的挺进对西欧和整个世界形势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而打乱了互相争斗着的国内外政治力量原有的对比关系”。所谓没有完全失败,列宁是指“我们也还占领着他们上百俄里的地区”,并正在研究“我们将在怎样的条件下进入可能到来的战争的新时期”。所谓对世界局势的极大影响,那就是兵进华沙使凡尔赛的“整个体系都动摇了,苏维埃共和国成了国际政局中头等重要的因素。”列宁此时表达了一个信心,即如果苏波战争还要打下去,而胜利一定是属于俄国的。

  但是,这份报告显然不是报告的原文或者全文。实际上,在报告的速记稿中列宁这样讲:对波战争有错误,并且导致了失败。但列宁认为,这个错误就是根据不正确的情报,产生了不正确的判断,作出了不正确的决定。而这种不正确的情报并不来自于中央和最高军事指挥机构,而是来自于战线的报告以及西南战线和西方战线的不协调,并且温和地说了斯大林对西南战线的偏爱。列宁显然并不认为苏波战争的失败是一个政治错误,即这场战争本来就不应该打。对波战争将导致欧洲革命的兴起,仍是列宁的基本立场。列宁提出了解决错误的“缓冲办法”:“中央感到极为不安的是,我们犯了错误,遭到了失败,但是我们不准备任命委员会去纠正这种错误。我们应当解决当前的政策问题。”

  按照列宁的设想,当前的政策,就是在准备打冬季战局的同时,极力达成与波兰的媾和。在第九次代表会议开会前夕已经起草出作为“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声明”的媾和方案。这个方案的主要之点,就是避开俄波双方在“民族自决原则”上的严重分歧,即避开乌克兰、立陶宛、白俄罗斯和加利西亚东部的独立和归属问题,先行媾和。苏维埃俄国做出了两点重大让步,一是,放弃苏维埃方面提出的要波兰裁减军队、将军事工业恢复到平时状态、交出武器和将一条铁路归属俄罗斯联邦的要求,二是,将俄波边界线定为比协约国所提出的边界线更偏东,即将加利西亚东部划在波兰境内。俄国提出,“准备以这条线为基础立即签订休战协定和媾和的初步协议”。这确实是苏维埃俄国的当务之急,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当前政策”。因此,对于追究苏波战争的责任、广泛的批评自由等问题,列宁说:“我们顾不到这些了,而应当竭尽全力结束战争。”

  为什么要全力结束这场战争?10天后,列宁在制革业职工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当我们逼近华沙城下时,我军已经疲惫不堪,已经没有足够的力量乘胜前进了;可是,波兰军队在华沙城中爱国主义热潮的鼓舞下,感到是在本国作战而得到了支持,有了重新进攻的可能。结果是,战争虽然使我们几乎有可能把波兰彻底击溃,但是在决定性的关头我们的力量不够了。”列宁在第九次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中却这样提到了波兰的这种“爱国主义热潮”:“波兰的小资产阶级、爱国分子、波兰社会党以及波兰农民(即富裕农民)政党都是希望和平的。这些党派的代表在明斯克说过:‘我们知道,挽救华沙和波兰的不是协约国而是爱国主义热潮,协约国不能挽救我们。’”

  媾和是全力结束对波战争的最后办法。军事上失利后,选择媾和,这是自布列斯特谈判和约以来,列宁的一贯主张和做法。那么现在的这场对波兰的媾和也像布列斯特吗?列宁认为,苏维埃俄国是拯救者,是带来和平的使者。作为拯救者,列宁在对波媾和问题声明草案中明确指出:“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殷切期望拯救这些国家的千百万劳动者,使他们不再遭受战争苦难,由此认为有责任采取最坚决的措施,尽快制止军事行动和签订媾和的初步协议。”

  因此,对于列宁来说,对波和约与对德的布列斯特和约完全不是一回事。在签订了对波和约后,列宁对和约给与了很高的评价。10月15日,列宁以这样的概述总结了对波和约:“我们提出了对我们比较不利的和约,而结果却签订了对我们比较有利的和约。”为什么这么说?列宁的理由是,一,“我们根据和约将割让给波兰的那些地方,波兰只有靠暴力才能控制”;二,和约的条件整体上对俄国有利,俄波边界线不像初始提出的“偏东50俄里,现在则是偏西50俄里”;三,对波战争是一次“实例”,它不是一场简单的战争,而是向凡尔赛和约的进军。“我们已经在这次经历中得到了锻炼,我们根据实际经验知道,所有这些尝试都将遭到失败。而在敌人的每次尝试之后,我们会比以前更加强大。”

  军事上惨败,政治上获胜,这是列宁对俄波战争的总的结论。尽管对政治上的胜利,列宁作了大量的、充满信心的陈述,但是他对红军在华沙城下的惨败还是耿耿于怀的,对攻占华沙的期望成为泡影还是深为遗憾的。在对波和约签订的前后几天,列宁数次对此事表达过自己的情绪和愿望。

  列宁的这一遗憾是政治的遗憾,是世界革命未能在预计的时期和范围内取得进展和胜利的遗憾。从更广阔的范围来说,这不只是列宁个人的遗憾,而是他那一代人的遗憾,是那个革命时代的遗憾,是一个典型的十月革命的遗憾。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
文章摘自《冰眼看日本》作者:俞天任 出版社:语文出版社 在这几年的中日关系中,靖国神社好像是个特别重要的存在,特别是小泉纯一郎上台以后坚持参拜靖国神社从而严重恶化了...
2013-06-11 12:01:47
本文摘自《赫鲁晓夫回忆录(全译本)》 作者:(俄)尼基塔谢赫鲁晓夫 出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在1957年出现的局势下,召开国际共产党和工人党会议的问题迫在眉睫。大家着...
2013-06-20 10:10:51
美国《新闻周刊》今日发表文章称,即便是在失去大英帝国显赫光环后的那些年里,英国仍然凭借其经济实力、文化影响、以核武器为依托的军事力量以及与美国的特殊关系,维系其...
2013-06-11 11:46:0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并执行向苏联一边倒的对外政策,蒙古的国际处境空前优渥,北面是老大哥,南面是老二哥,可以高枕无忧、自由自主地从事建设。从19481957年,第一、第二...
2013-06-11 11:51:40
越南一向有女性参军的传统。战争一起,总会有许多越南女子放下相夫教子的责任,狂热地投入战争,和男人一样冷血,一样徒手与敌人厮杀搏斗。 然而,在越南战争这样一场力量...
2013-06-11 11: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