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那一场“兵灾”,让福建省东山岛铜钵村成为了“寡妇村”,夫妻、母子,从此被人为地分割在海峡两岸,隔海遥望。1987年,台湾当局决定开放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从当年12月20日起,“壮丁”们才陆续回到家乡。
东山“兵灾”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这是杜甫诗中“拉壮丁”的情形。当年黄拱成读到这首诗时,没有想到诗中所言的情形会活生生地降在自己身上。
那一年,是“民国38年”,黄拱成29岁。从汕头南华大学毕业后,为了在兵荒马乱之中求得一个安稳,他回到家乡福建省东山岛铜钵村教书,并娶同村的林美桃为妻。
那一年的5月10日凌晨2时,梦中的黄拱成突然被门外响亮的敲锣声惊醒,有个声音在大叫着“集合集合!查户口了!”
黄拱成一家顿时紧张起来。要不要出门呢?黄拱成选择了闭门躲避。这时,败退中的国民党已经包围了整个铜钵村,此时的解放军已经打到距离东山岛咫尺之遥的云霄县。国民党士兵将集合起来的村民用刺刀团团围住,从中挑出青壮年当壮丁拉走。
“士兵还挨家挨户地搜查,有村民藏在草间里,刺刀就生生地扎进去,把里面的人逼出来”,长期致力于整理这段历史的黄镇国说。
躲在家里的黄拱成不能幸免,他被强行带出。一夜之间,当时只有200多户人家的铜钵村有147人被“拉壮丁”,其中年幼者只有17岁,年长者已有55岁,91人已婚。
此时的黄拱国已经有了一个儿子,还有一个孩子正在妻子林美桃的肚子里。
一夜之间,村里剩下的全是老人、妇女和儿童了。“壮丁”们被拉上驶往台湾的兵舰,海边站满了呼天抢地的家属。从广东逃荒来到铜钵村的吴阿银哭昏在海边,手里还攥着凑给丈夫谢老王的一钱金子。
铜钵村从此成了“寡妇村”。
遭此横祸的并不仅仅只有铜钵村。统计数字显示,从1949年到1950年5月11日,东山岛共有3945人被抓兵去台,而当时全岛总人口才6万人。但是,黄镇国说,只有铜钵村的变故是发生在一夜之间,造成的伤痕也最深。
三年后的1953年7月16日,国民党军又大举进攻东山岛,这是国共两军在大陆的最后一场激战。“经历了生离死别‘拉壮丁’的东山人冒死支援前线,取得了东山保卫战的胜利”,黄镇国说。但是,这次战斗又让93名东山人被抓往台湾。
从此,分割海峡两岸的东山夫妻们开始了漫长的守望。这些“抓壮丁”事件,被称为“兵灾”。
“敌伪家属”
一片悲伤笼罩了铜钵村。黄镇国说,当时铜钵村是“三日不见炊烟”,还有更艰难的日子还等待着“守活寡”的女人们。
丈夫谢老王被抓走时,吴阿银才27岁,养育三个孩子的重担一下子全压到她一个人身上。大女儿5岁,二女儿才2岁,还有一个老三,在肚子里才5个月。
老三出生了,是个男孩,这让劫后余生的吴阿银找到了一丝安慰和希望。可是,这孩子却在出生后18天就不幸夭折。
吴阿银一直哭,几乎要把眼睛都哭瞎了。从此她变得沉默寡言,只是整天推磨和杵臼,夜夜劳作到天亮。
如今吴阿银用过的这幅石磨和石臼就摆放在“寡妇村”展览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