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睡眠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世界卫生组织将“睡得香”定为衡量人体健康的标准之一。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不仅是许多中老年人失眠,连青少年也常说睡不好。据流行病学资料表明,全世界患有失眠症者约27%,其中66%为女性,34%为男性。失眠症已成为危害人类生命与健康的常见病。长期失眠会打乱机体的生理节奏,削弱机体免疫力,引发或加重肠胃道疾病,甚至诱发心血管疾病而危害健康。
●失眠症是睡眠障碍中最多见的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修订版将睡眠与觉醒障碍分为失眠症、嗜睡症、睡行症、夜惊、梦魇、其他睡眠与觉醒障碍、未特定的睡眠与觉醒障碍。而失眠症则是常见的一种睡眠障碍。
判断睡眠的好坏,时间不是唯一标准,关键的因素是睡眠质量。失眠是指持续长时间对睡眠的质和量不满意的状况。对失眠症的定义,国际疾病分类认为诊断失眠症应符合以下几点:一是入睡困难,或是难以维持睡眠,或是睡眠质量差;二是睡眠紊乱每周至少发生3次并持续1个月以上;三是日夜专注于失眠,过分担心失眠的后果;四是睡眠量或质的不满意引起了明显的苦恼或影响了社会及职业功能。
●你是哪种原因引起的失眠
失眠症分为3类:一过性失眠症,往往为过度兴奋紧张、焦虑压抑等引起;短期失眠症,引发的原因多为突然遭受精神创伤,可持续1-3周;慢性失眠症,引发的原因有身体因素和感情因素等,睡眠障碍多持续3个月以上。引起失眠症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社会家庭心理因素。如人际关系紧张、邻里不和、失恋、婚变、丧偶、丧子、家庭纠纷、晋职晋升受阻等压力,极易产生焦虑烦恼、紧张不安、抑郁等不良情绪,若陷入其中解脱不出来就会发生失眠。
2.躯体疾病与药物因素。在患有脑动脉硬化症的中老年人中,由于脑动脉供血不足,脑细胞长时间得不到充足的血氧供应,导致慢性脑功能不全,形成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患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后遗症、帕金森病、慢阻肺病、癌症等病的中老年人,因受病痛折磨极易引起抑郁症,出现入睡困难和晨醒过早为特点的失眠现象。
其他慢性疾病引起的身体疼痛不适、咳嗽气喘、腹胀、关节痛等病痛折磨而失眠。还有,治疗慢性病使用某些药物出现的不良反应,长期依赖镇静安眠药突然停药等原因都会引起失眠。
3.生活环境因素。有的是生活无规律、经常熬夜或出差,有的是睡眠环境不良,如周遭噪声、室外强光、居室过热过冷过湿、床铺不适等,都会导致失眠;有的是在睡前喝浓茶、咖啡均可使精神过度兴奋而造成失眠。
4.某些精神障碍。如各类神经症、情感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躯体及器质性精神障碍等,均可发生失眠现象。
●如何对待失眠症
1.保持心理平衡。要有一颗淡泊宁静的平常心,“修性以保身,养心以安神”,有了这样的心境,就会情绪愉悦,心理平衡,入睡时会睡得安稳香甜。
2.拥有好的生活方式。失眠患者必须养成生活规律、劳逸结合、按时作息规律睡眠的好习惯,有利于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的调节,使生物钟正常地运转,就能安然入睡。平时要坚持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打球、游泳、登山、骑车等,坚持锻炼,对防治失眠大有裨益。在睡前不要喝浓茶、咖啡;看电视时间不宜过长,更不宜看武打等刺激性过强的影视剧;也不要经常玩扑克牌、打麻将,以免影响睡眠。
3.采用行为疗法。对慢性严重失眠者,可用刺激控制疗法,患者要自觉约束自己,不要过早上床睡觉。可干点家务活儿,看看书报,但要避免剧烈的兴奋性活动,等有睡意时再上床,如20分钟左右仍难以入睡,可再起床做点事。如此反复,直到能入睡为止。对夜间睡眠时间少又易醒的失眠患者,可采用睡眠限制疗法,就是不管晚上睡得再晚,也要按时起床,中午最好不睡。坚持下去,逐渐增加睡眠时间,进而达到正常有规律的睡眠。
对久病卧床的失眠患者采用光照疗法,可改善睡眠与觉醒节律。失眠患者可采取自我松弛疗法,睡前调控好情绪,进而达到全身放松状态,自然进入梦乡。此外,静气功、瑜珈、太极拳、音乐疗法等,对防治失眠症都有一定的疗效。
4.积极治疗疾病。对患有脑动脉硬化症、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肝肾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或癌症等病的中老年人,要积极治本,除去病根,失眠自然而愈。抑郁症者在进行心理治疗的同时,应服用抗抑郁药物,方能消除失眠困扰。
5.合理用药。滥用安眠类药物的情况在生活中很严重,长期吃安眠药会有依赖性,不仅难以治好失眠,还可能使病情变得复杂。应用安眠类药物一定要掌握好原则:一是安眠药只能作为心理应激引发失眠的临时用药;二是对严重失眠患者,可考虑短期服用;三是对慢性失眠患者宜采用心理治疗为主的综合疗法,以解除失眠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