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细胞增殖症(网织细胞增殖症或网状内皮细胞增殖症)系指组织细胞肿瘤性或假性肿瘤性增生而不能归入恶性淋巴瘤的一组疾病,一般包括骨嗜酸性肉芽肿、黄色瘤病及婴儿恶性网织细胞增殖症。三者应视为同一病变的慢性及急性过程,其间可以有移行型及中间型。由于发展阶段不同,病变可为单发或多发,可位于骨骼内或骨骼外。组织细胞增殖症包括其所有变异型是一种全身性疾患。这几种表现与其说是病,不如说是综合征,彼此虽有所不同,但界限并不十分清楚,国内外不少作者报道嗜酸性肉芽肿有转变为黄色瘤者。组织细胞增殖症可分为单发性及多发性。前者即骨嗜酸性肉芽肿,后者又分为慢性型(伴有或不伴有黄脂瘤病)、急性型(儿童恶性网织细胞增殖症)用中间型(过渡型)。有些作者将组织细胞增殖症分为局限型和弥漫型,前者多发生于较大儿童和成人,后者在婴儿多见。嗜酸性肉芽肿男性患者较多,常见发病年龄为1~15岁,5~10岁之间尤多。但也可在成年发生,嗜酸性肉芽肿在20岁以上者一般发生于肋骨及下颌骨,20岁下者好发于颅骨。发生在脊椎骨少见
组织细胞增殖症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脊椎骨嗜酸性肉芽肿主要病变为广泛性的网状组织细胞的增生,伴多少不等的嗜酸性粒细胞,还可有各种炎性细胞。及多核巨细胞。有些组织细胞可转变为泡沫细胞及含铁血黄素或细胞残余的吞噬细胞。小血管可有纤维素样坏死,晚期可纤维化。组织细胞核大,呈卵圆形、齿轮形或肾形,常聚集成堆或呈条状。
黄色瘤病的主要病变为组织细胞增生,可见网织细胞,泡沫细胞及Touton型巨细胞。泡沫细胞也称黄色细胞,有针状胆固醇结晶。嗜酸性粒细胞不明显。有的部位有肉芽组织,分化差,可有少数核分裂。组织细胞以后被成纤维细胞代替,形成结缔组织,有的介于泡沫细胞之间,代替肉芽组织。
在同一患者,同一处病变在不同时期,病理可以不同,如开始时为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组织细胞肉芽肿。但几年后可转变为以泡沫细胞为主的含脂质肉芽肿,因此不能单纯根据泡沫细胞之有无来确诊黄色瘤病。即使在婴儿网织细胞增殖症,偶而也能见到泡沫细胞,只是因为病变发展较快来不及形成,所以显得稀少。
组织细胞增殖症可合并肺内病变,后者也可单独发生。肺内开始为间质性肉芽肿,随后组织细胞侵入小动脉和细支气管远端,发生阻塞性肺气肿,形成囊肿和大泡以致破裂。肺间质性肉芽肿内有许多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
组织细胞增殖症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单发性或多发性嗜酸性肉芽肿全身症状少。开始症状为疼痛,伴随有颅骨、肋骨病变者,局部有肿块、压痛,也可有病理骨折及畸形;伴有股骨病变者,多有跛行。多发性病变一般相继发现。患者可有发热、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亦可伴有肺门病变。脊椎骨原发性嗜酸性肉芽肿偶而可压迫脊髓引起瘫痪。黄色瘤病一般具有三大典型体征,即颅骨缺损、眼球突出及尿崩症,主要为多发性颅骨病变,其中额、顶骨最常见,颞、枕骨次之,一般只具其一,很少同时具备三个典型体征者。除上述临床改变外,还可有发育障碍,肝、脾肿大,皮疹、色斑和牙龈溃疡,齿龈逐步被肉芽组织包绕,齿糟周围呈单囊状或多囊状破坏,最后牙齿松动脱落。临床上经久不愈的慢性齿龈溃疡可能是炎症早期征象之一。
婴儿恶性网织细胞增殖症发病年龄在3岁以下,临床表现有发热、中耳炎、复发性细菌感染、贫血和出血。此外,还有肝脾肿大、广泛性无痛性周围淋巴结肿大、溶骨改变及脂溢性湿疹等。
组织细胞增殖症应该做哪些检查?
嗜酸性肉芽肿位于颅骨者一般表现为内外板溶骨性破坏,骨质似被挖除,周围无硬化或骨膜反应。其状如地图故称“地图颅”。
脊柱骨因发生病理性骨折,椎体部分压缩呈楔形椎,以后完全压缩,只剩上下缘皮质,椎体高度减少,但在水平方向并不扩散。上下椎间隙保持不变,椎体间不发生自发融合,偶而在椎旁可出现软组织梭形肿块,患椎密度加大,呈圆盘状,故一般将脊椎骨嗜酸性肉芽肿典型X线表现描写为扁平椎,颅似椎体软骨病。
对于X线片显示扁平椎,在诊断为骨嗜酸性肉芽肿时应慎重。适合下述标准才能诊断,即:(1)只有一个椎体累及;(2)患椎上下椎间隙正常;(3)压缩椎体密度一致。肺部X线表现似支气管炎或支气管扩张,肺内有弥散网状结节浸润,自肺门向四周呈密集细条状放射,且有弥散性爪状物,严重者呈蜂窝状,肺门增大而纹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