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plague)是鼠疫杆菌借鼠蚤传播为主的烈性传染病,系广泛流行于野生啮齿动物间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发热、严重毒血症症状,淋巴结肿大、肺炎、出血倾向等,鼠疫在世界历史上曾有多次大流行,死者以千万计,我国在解放前也曾发生多次流行,病死率极高。1992年全世界报告发生人间鼠疫的有巴西、中国,马达加斯加、蒙古、缅甸,秘鲁、美国、越南及扎伊尔等9个国家,共1582例,病人大多集中在非洲,病死率为8.7%,我国29例,集中在西双版纳。中国证实的鼠疫疫源地分布在17个省(自治区),216县,动物鼠疫不断。人间鼠疫由1985年二个省区(青海,西藏)扩大至云南、内蒙古、新疆,甘肃等六个省区。1994年毗邻的印度暴发鼠疫693例。我国防治鼠疫的工作仍非常重要
鼠疫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鼠疫杆菌属肠杆菌科耶尔森菌属,为多形性,革兰阴性兼性需氧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8℃,普通培养基上生长缓慢,需培养72小时以上。
病菌由蚤类叮咬而感染,细菌在引流的淋巴结内,被单核细胞吞噬,但不被杀灭,且能繁殖,形成含Ⅰ蛋白的荚膜及其他毒性物质。淋巴结乃呈出血性坏死,细菌可沿血循环及淋巴管扩散,波及浅表淋巴结及纵膈、肺门淋巴结。基本病变为血管和淋巴管的急性出血和坏死,局部淋巴结有出血性炎症和凝固性坏死,内有大量病原菌,邻近淋巴结也可累及。肺充血水肿,偶见细菌栓子所致的散在坏死结节。气管、支气管粘膜高度充血,务腔内充塞大量含菌的泡沫状血性、浆液性渗出液。各器官均充血、水肿或坏死。血多呈黑色,浆膜腔常积有血性渗出液。10%至20%的患者发生多叶性肺炎,可为大叶实变及出血性坏死,脓肿。吸入染菌尘埃时主要引起肺部病变,但也可仅累及扁桃体及颈淋巴结。如未及时治疗,各型鼠疫均可发展为败血症,并波及肝、脾等脏器及其他淋巴结。
本病为多途经传染,靠荚膜,多种毒性抗原,内毒素及毒性酶,透明质酸酶,溶纤维蛋白酶等致病。按传播方式不同分为:
1.鼠间的鼠疫 一般在人间发生流行之前发生。通过鼠蚤吸血传播。
2.人间的鼠疫 人被感染的鼠蚤叮咬而传染。也可因宰杀感染后的动物,由破损创口侵入,或因吸入含本菌的气溶胶感染。
鼠疫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临床症状:
1.发病急,寒颤、高热、全身酸痛,全身中毒症状重;局部淋巴结(多为腹股沟)肿胀,剧烈疼痛,且有淋巴结周围炎及皮下组织水肿,淋巴结可有化脓、破溃,出现被迫性体位。
2.肺型: 急骤发病,全身中毒症状重;咳嗽、咳血痰、呼吸困难、紫绀,但肺部体征多不明显;于2-3天内出现心衰、出血、休克。
3.败血症型: 畏寒、高热、头痛、四肢剧痛;全身中毒症状重;迅速出现谵妄、昏迷、极度衰竭、出血、鼻衄、呕血、血尿、血便、休克,DIC(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心衰。 4.尚有皮肤型、脑型、眼型、脑膜炎型等。
诊断:
依据流行病学资料和一些特殊临床表现,一般即可作出诊断,轻型病例需与急性淋巴结炎、恙虫病、钩端螺旋体病、兔热病等区别,主要有赖于细菌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