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是由杜克雷嗜血杆菌感染而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
软下疳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机体感染杜克雷嗜血杆菌后,主要靠多形核白细胞参与清除软下疳局部细菌。别的免疫途径是否参与杀灭细菌作用尚不清楚,如补体激活的替代途径,补体是否参与了杀灭血清中的杜克雷嗜血杆菌,这个过程可能主要是抗体依赖性的。补体起到增强抗体的作用。细菌对反应的敏感由脂多糖的组成决定。
临床确诊为软下疳时,杜克雷菌抗原免疫印迹吸附试验可以检测到血清IgG、IgM抗体增多。通过血清抗体试验表明存在特异性抗原决定簇。用杜克雷菌作兔皮内感染实验可引起很强的抗体反应,其抗体合成的经过与其他细胞感染相同,而人类产生抗体反应的过程比动物的多。在整个感染过程中存在有可识别的重要共同抗原。在感染的某一时期存在可识别的共同抗原及个体相关抗原。总之杜克雷菌的免疫应答对宿主本身所起的作用仍不清楚,因为人类可以重复感染。很明显不存在完全保护性免疫。
软下疳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临床表现】
感染后潜伏期平均2-3天。大部分病例约在1周以内,有时少数病例可在数周以后发病。女性比男性的症状一般较轻,潜伏期也长。
初发为外生殖器部位的炎性小丘疹。24-48小时后,迅速形成脓疱,3-5天后脓疱破溃后形成溃疡,境界清楚。溃疡呈园形或椭园形,边缘为锯齿状,其下缘有潜浊现象,周围呈炎症红晕。溃疡底部有黄色猪油样脓苔,并覆盖很多脓性分泌物,剥去脓苔可见出血。疼痛明显。触诊柔软称此为软下疳。
软下疳数目在最初仅为1-2个,因可自家接种,故可在附近又出现新生病灶。软下疳大部分发生在外阴部位,男性多在冠状沟、包皮、龟头、包皮系带处。女性多发生在阴唇、外阴、后联合。阴部以外如手指、口唇、舌等部位也可见到。
病损处所属的淋巴腺肿大。并且50%的患者约于数日到两周间形成溃疡。损伤多居一侧(尤其左侧),男性比女性较多见。称此为横痃。
软下疳横痃呈急性化脓性腹股沟淋巴腺炎,多为单侧,局部红肿热痛,横痃溃破后呈鱼嘴样外翻,俗称“鱼口”。近年由于及早使用了有效治疗剂,控制了感染进一步发展,使典型的软下疳横痃已不多见。
异型软下疳:
一过性软下疳(transient chancroid):软下疳损害小,4-6天内消失,但在2周左右之后,发生腹股沟淋巴结病,易误诊为性病性淋巴肉芽肿或生殖器疱疹。
隆起性软下苷:溃疡底部为凹陷下疳,肉芽增生形成隆起状。
毛囊性软下疳:呈针头大的小型下疳,在外阴部毛囊深部形成溃疡。
矮小软下疳:是非常小的损害,很像生殖器疱疹所致的糜烂,但有不规则的基底和刀切样出血性边缘。
侵蚀性软下疳:溃疡进行速度较快,并向深部发展,在数日内阴茎或阴唇有大片坏死和脱落,从而常引起大出血,此种下疳多由并发其他细菌混合感染所致。
【诊断】
根据发病前的性接触史,尤其是不洁性交史,典型的临床表现和经过,较短的潜伏期后发生软而扁的丘疹、脓疱、溃疡,单侧性的化脓性淋巴结炎,直接镜检和培养检出杜克雷嗜血杆菌,PCR检测杜克雷嗜血杆菌DNA,即可作出诊断。
诊断依据:Barber氏对本病诊断作如下建议,并作为诊断标准:①阴部溃疡,一个或多个;②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梅毒螺旋体阴性;③梅毒血清试验阴性;④病损潜行性边缘取材涂片,用瑞氏染色未发现朵诺凡小体(肉芽肿荚膜杆菌),而用革兰氏染色可找到短小的革兰氏阴性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