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粗球孢子菌引起的一种疾病,常表现为急性良性无症状的或自限性的呼吸器官原发性感染;偶尔播散,可在皮肤,皮下组织,淋巴结,骨骼,肝脏,肾脏,脑膜,大脑或其他组织形成局灶性病变.
球孢子菌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球孢子菌为双相真菌,生活在土壤中,具有极强的感染性.仅仅吸人单个孢子就可引起皮肤试验阳性。人类主要通过吸人土壤中的关节孢子或实验室中培养的孢子而感染,少数也可能通过污染物传播。
球孢子菌病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从受感染体液或组织标本的培养,或在痰液、胸腔液、脑脊液、引流窦道的病变渗出物直接检查,或在用银或PAS染色的组织活检标本中,检出粗球孢子菌的小球体便可确诊。完整小球体的直径常为20~80μm,厚壁,充满小的内孢子(直径2~4μm)。从破裂的小球体释放并进入组织的内孢子可被误认为是无芽酵母菌。
补体结合试验检测抗球孢子菌IgG抗体仍是最有用的试验。血清滴度≥1:4表明存在现感染或新近的感染,更高滴度(≥1:32)表示极有可能已发生肺外感染。然而,免疫抑制病人却可能出现低滴度。成功的治疗滴度应当下降。脑脊液中出现补体结合的抗体可确诊球孢子菌脑膜炎,这是很重要的,因为仅极少数病例可呈培养阳性。
其他抗体试验,包括更新、更敏感和特异的免疫学试验均不能判断预后,用处不大。免疫功能正常者通常在感染后10~21天内可出现对球孢子菌素或小球体素引起的皮肤迟发性变态反应,但进行性疾病则特征性地缺乏该反应。由于该试验在地方性流行区多数人呈阳性反应,所以,主要用于流行病学研究而不是用于诊断。
临床特点:
a 发病以青壮年和野外工作者居多,男性多于女性,
b 病因为粗球孢子菌感染所致,
c 原发性皮损多在接种感染1周~3周发生下疳样损害,以后形成结节,沿淋巴管分布,似孢子丝菌病,有淋巴管炎和淋巴结肿大,多数可自愈,
d 继发性皮损好发于鼻、颊和头皮等处,表现为多发性无痛性结节,中央部破溃,间或呈疣状增生,
e 粘膜及全身各脏器均可受累,但一般不累及肌肉及消化道、肺,重者可致死,
f 分原发性球孢子菌病,和继发性球孢子菌病等,
g 真菌镜检可见圆形厚壁孢子称球体,其中可充满内孢子,真菌培养为双相菌,
h 球孢子菌素皮肤试验阳性,血清学试验阳性。
i 血象白细胞数升高,尤其是中性粒细胞数目增加,嗜酸性细胞数明显增多,血沉持续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