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白念珠菌为主的念珠菌属所致的侵袭性感染.其表现为真菌血症,心内膜炎,脑膜炎和/或肝,脾,肾,骨,皮肤及皮下组织或其他组织的灶性病变.
全身性念珠菌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念珠菌属是正常消化道的,有时也是皮肤的常见共栖性真菌.与其他全身性真菌病不同,念珠菌病是由内源性病原引起,一般不从周围环境获得.
由念珠菌引起的感染占所有主要全身性真菌病的80%.如今,念珠菌已成为血流感染最常见的第4位病原体,并且是免疫受损病人的真菌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20世纪80年代,医院念珠菌病的发生率至少上升5倍,使之成为最常见的院内获得感染之一.尽管本病常为良性,自限性疾病,但它可能与≥40%的额外死亡率(即由于念珠菌病而不是原发疾病引起的死亡)和延长住院时间相关.
侵袭性念珠菌病常发生于免疫抑制病人,以白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最为常见.但由光滑念珠菌(或称光滑球拟酵母菌,Torulopsis glabrata)和其他念珠菌引起的感染频率正在上升.口腔念珠菌病(真菌性口炎)常发生于艾滋病病人,或其他原因引起的T细胞介导免疫防御机制受损病人,偶尔也可发生于其他患者.累及食道,气管,支气管或肺的念珠菌病是一种确定的艾滋病的机会性感染.皮肤粘膜念珠菌病通常使艾滋病更为复杂,但除非深度免疫抑制,一般经血流播散不常见.阴道念珠菌病常累及妇女,包括免疫正常的妇女,特别是在使用抗生素后.接受抗癌化疗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很容易发生可威胁生命的弥散性念珠菌病.念珠菌血症,特别是血源性念珠菌性眼内炎,是非中性粒细胞减少病人常见院内感染,并常为此而延长住院期;感染通常与多发性损伤或外科手术,多疗程的广谱抗生素治疗和/或静脉补充高营养有关.注射的静脉通道和胃肠道是念珠菌通常的侵入门户.心内膜炎的发生可能与滥用静脉注射药,心瓣膜更换和血管内损伤有关.真菌血症可导致脑膜炎和皮肤,皮下组织,骨,关节,肝,脾,肾,眼及其他组织的灶性病变.
全身性念珠菌病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由于念珠菌是共栖菌,所以从痰,口腔,阴道,尿,粪便或皮肤培养出念珠菌并不一定表明已发生进行性侵袭性念珠菌感染.诊断必须具有特征性的临床病变,受侵组织的组织病理学证据,或排除其他病因.血,脑脊液,心包或心包积液,或活检组织标本的阳性培养是决定采取全身性治疗必须的确诊依据.组织标本内有典型的由酵母菌,假菌丝和/或菌丝所致的组织病理学征象也具有诊断价值.但常是推测性的开始治疗.虽然目前已开展了各种检测抗体或抗原的血清学方法,但没有一种具有足够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用于严重病人的快速诊断或排除诊断.
全身性念珠菌病应该做哪些检查?
实验室检查:皮损处的鳞屑、口腔粘膜部位的膜状物、痰液、尿液、血液、脑脊液、胸水、腹水及各种组织,真菌直接镜检可见大量假菌丝及抱子。真菌培养须连续3次阳性才具有诊断意义。
全身性念珠菌病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1、念珠茁性阴道炎应与滴虫性阴道炎鉴别:后者主要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为黄白色或黄绿色泡沫状分泌物,带有臭味,伴有剧痒,直接镜检可查到活动的毛滴虫,或涂片染色法可查到毛滴虫体的虫体。
2、口腔粘膜念珠菌病应与,腔粘膜台斑病、扁平苔藓、二期梅毒鉴别:
(1)口腔扁平苔藓:损害常见于颊粘膜后侧、舌腹侧、舌背、齿龈、腭部及咽喉部,皮损为树枝状或网状银白色细纹及小丘疹,对称分布,口唇部可有轻度糜烂、渗出,有明显的粘着性鳞肩。真菌直接镜检为阴性。
(2)粘膜白斑病:多见于中年男性,主要发生于颊、唇、舌粘膜、硬腭、齿龈等处。皮损为白色斑片,单发或多发,界限不清,边缘稍隆起,无自觉症状。组织病理为上皮不典型增生,真菌直接镜检为阴性。
(3)二期梅毒:约1/3的二期梅毒息者可出现粘膜斑,皮损发生于唇及颊的内侧、舌、咽、扁桃体、喉部。主要表现为粘膜红肿、糜烂,上覆灰白色渗出物,边缘有一暗红色晕,无自觉症状。粘膜斑内含有大量的拇毒螺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