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 >疾病库 >五官科 >口腔科 >正文

颌面部骨肉瘤的病因症状诊断预防治疗

2009-08-30 16:29:11      来源:中国娱乐资讯网

  骨肉瘤是恶性度较高的肿瘤,常发生于青少年,男性较女性多见,约有5%发生于颌骨,下颌骨较上颌骨为多见,损伤及放射线可能为诱发因素,骨肉瘤是由肿瘤性造骨细胞,肿瘤性骨样组织及肿瘤骨组成,分化较成熟、肿瘤骨较多的称为成骨性骨肉瘤,其恶性程度较低;分化较原始或呈胚胎型,肿瘤骨少的称为溶骨性骨肉瘤,其恶性程度较高

颌面部骨肉瘤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如同其它的恶性肿瘤,骨肉瘤的发病原因不清。研究发现外伤及放射线可能成为诱发因素。

颌面部骨肉瘤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诊断

  1.颌骨部位膨胀肿大,早期出现疼痛。

  2.生长迅速,牙槽突及颌骨破坏,出现牙松动、移位。

  3.侵入软组织时,面部出现畸形及表面皮肤静脉怒张。

  4.X线检查成骨性骨肉瘤骨密度增高,有日光放射状或葱皮样改变,溶骨性骨肉瘤则表现为早蚀样溶骨改变。

  5.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

  临床表现

  1.早期出现间歇性麻木和疼痛,很快转变为持续性剧痛伴反射性疼痛。

  2.生长迅速,牙槽突及颌骨膨大破坏,牙松动移位。

  3.肿瘤突破骨皮质及骨膜后,面部可出现畸形,表面皮肤静脉怒张,呈暗红色。

  4.X线检查成骨性骨肉瘤骨密度增高,有日光放射状或葱皮样改变,溶骨性骨肉瘤则表现为虫蚀样溶骨改变。

颌面部骨肉瘤应该做哪些检查?

  1.对于临床表现较典型,肿瘤较局限者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A”为主。

  2.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临别诊断较困难,肿物较大与周围重要结构关系密切或疑有转移者检查专案可包括检查框限“B”和“C”。

颌面部骨肉瘤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成骨性骨肉瘤需与下颌骨边缘性骨髓炎鉴别,后者在下颌骨升支部,骨质弥漫性增生,但无新生骨刺呈日光放射状改变。

  2.溶骨性骨肉瘤应与弥漫破坏的中央性颌骨癌鉴别,在X线不易区别,需活检确诊。

颌面部骨肉瘤应该如何预防?

  本病首选手术治疗,放射治疗或化学药物治疗可有一定辅助作用,但后二者不能作为主要治疗措施,以免贻误治疗时机,更不能采用一些偏方验方外敷内服,刺激肿物生长,贻误治疗,以至失去治疗机会,另外,大多数肉瘤治疗后的局部复发是较常见的,往往在临床上可见有2-4次之多,对这种情况只要复发源未侵蚀中枢等不可切除的结构,仍应采取积极的态度,而不应作姑息性治疗,因再次手术仍有像初次手术那样的预后。

颌面部骨肉瘤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骨质破坏过多可有病理性骨折,肿瘤较大时,血运丰富,局部皮温可增高。骨肉瘤主要经血循转移,肺及骨转移最为常见,偶见区域淋巴结转移。

颌面部骨肉瘤应该如何治疗?

  手术治疗为主,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等可作为辅助治疗,切勿以后二者作为主要治疗措施。

  一般性手术的预防性抗感染选用磺胺类药物(如复方新诺明)或主要作用于革兰氏阳性菌的药物(如红酶素、青酶素等)主范围较大、同时植骨或同时作较复杂修复者则一般采用联合用药,较常用为:作用于革兰氏阳性菌的药物(如青酶素)+作用于革兰氏阴性菌的药物(如庆大酶素)+作用于厌氧菌的药物(如灭滴灵);手术前后感染严重或术创大,修复方式复杂者可根据临床和药敏试验选择有效的抗生素。

  【治愈标准】

  1.治愈:治疗后,原发瘤及转移源已彻底切除或消失,创面已基本修复。

  2.好转:治疗后,肿瘤缩小,症状减轻。

  3.未愈:治疗后,肿瘤无缩小,症状无改善。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
腭裂较为常见,可单独发生,也可并发唇裂。 腭裂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腭裂发生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认为与妊娠期食物中营养缺乏、内分泌异常、病毒感染及遗传因素有关。 ...
2009-08-30 14:06:31
前牙深覆盖是指自下前牙切端至下前牙唇面的最大水平距离超过3mm者,这是临床上较常见的错合畸形,常伴有前牙深覆合。 前牙深覆盖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1.不良习惯 长期的吮...
2009-08-30 17:35:48
可分为两大类,即全部缺牙和部分缺牙。全部缺牙又称为无牙畸形,可累及乳牙列和恒牙列,临床上极为罕见。 牙体缺损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其发生可能与全身发育障碍有关,例如...
2009-08-30 19:01:30
釉质发育不全和釉质钙化不全均属于釉质发育异常,是牙齿结构异常的一种疾...
2009-08-30 18:57:02
本病多见于拔牙之后,由口腔及牙齿感染引起。 下颌下隙感染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下颌下腺及下颌下淋巴结的化脓性炎症,也可引起本...
2009-08-30 18:2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