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也与雌激素过度刺激造成局限性乳头状生长有关,可分为单发性(乳管内乳头状瘤)和多发性(乳管内乳头状瘤)两种。可见于任何年龄的成年女性,但以40~50岁发病者最多见,男性少见。单发性者癌变率约为6%。乳管内乳头状瘤病常为多发性,发生于乳腺边缘部位的中、小导管或末梢导管没,可累及多个乳腺小叶的不同导管,其生物学特性倾向于癌变,癌变率高达30%~40%,可视为癌前病变
乳管内乳头状瘤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病因尚未确定,但较多的学者认为本病也与雌激素过度刺激造成局限性乳头状生长有关。可分为单发性(乳管内乳头状瘤)和多发性(乳管内乳头状瘤病)两种。
乳管内乳头状瘤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如在乳晕下及其边缘处扪及一小肿块或结节,在轻压时有血性或浆液性液体溢出,即可诊断。如未能扪及肿块,用指压法以食指尖围绕乳头作顺时针方向按压乳晕区,可见乳头相应部位的单侧单支乳腺导管口有溢液,也可作出诊断。有些病例虽可扪及结节,但按压时并无溢液。
多数患者无不适,仅又间歇性、自主性乳头溢液,液体为血性或浆液性。但较大的瘤体若阻塞输乳管时,可产生疼痛可肿块,一旦积血排出,肿块也随之变小,疼痛缓解、消失。这以现象可反复出现。大多数病人是因为乳头溢液就诊的,溢液为血性、浆液性或血性和浆液性交替出现。少数病人在乳头附近发现肿块。
乳管内乳头状瘤的瘤体较小,一般不能扪及,有时可于乳晕区扪及小结节,轻压时即可从乳头溢出血性或咖啡样液体。
乳管内乳头状瘤病的主要表现为乳腺周围可扪及边界补不清、质地不均的肿块,也可无肿块扪及较少有乳头溢液。
乳管内乳头状瘤应该做哪些检查?
X线检查:乳腺管造影常可显示肿瘤所在部位及大小,有人报道其诊断符合率可达93.7%。
溢液细胞学检查:乳头溢液涂片,可见红细胞和上皮细胞,偶可找到癌细胞。
乳管内乳头状瘤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乳管内乳头状癌:一般在乳晕下扪及肿块,肿块常大于1cm,按压时相应乳腺导管口有血性溢液,肿块表面不光滑,常与皮肤粘连,不易推动,无压痛,腋淋巴结可肿大或有转移。乳管可有扩张和破坏,病理检查可以确诊。
乳腺导管扩张症:乳头溢液可以从多个导管口溢出,性状以透明或黄色多见,部分病例在乳晕下可扪及多个小结节其与乳腺导管走向一致,边界不清,与皮肤常有粘连,伴有触痛。腋淋巴结可有肿大,但质软,有压痛。乳腺导管造影可见导管扩张增粗,但导管无增生或破坏,管内无占位病变,涂片常无特殊发现。
乳管内乳头状瘤应该如何预防?
育龄期的妇女平时要对自己的乳房进行自我检查:
从坐位开始。任何乳头内翻、皮肤凹陷、结构形状异样都是乳房深处癌的线索。如果病人双手在头上拍掌来收缩胸肌就会出现上述迹象。妇女处于坐位时,便于检查锁骨上、下和腋下淋巴结,最后还需坐着进行触诊,要用并拢的手指触摸乳头下的区域。
取仰卧位作更广泛区域的触诊,同侧乳房下垫一枕头,同侧的手举过头部,使乳房均匀地摊在胸壁上使手指易触到深部的乳腺癌,应用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掌面而不是指尖进行触诊。触诊的方式应取转圆圈的方式,从乳头向外横向转动,检查伸到腋下的乳腺尤其重要。
乳房检查首先应观察乳腺的发育情况,两侧乳房是否对称,大小是否相似,两侧乳头是否在同一水平上,乳头是否有回缩凹陷;乳头、乳晕有无糜烂,乳房皮肤色泽如何,有无水肿和橘皮样变,是否有红肿等炎性表现,乳腺区浅表静脉是否怒张等。
乳管内乳头状瘤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乳管内乳头状瘤属于良性肿瘤,但也有癌变的可能。多发性乳管内乳头状瘤恶变机会较多,是癌前期病变,应注意随访。
乳管内乳头状瘤应该如何治疗?
乳管内乳头状瘤虽属良性肿瘤,但有6%~8%可恶变,故应早期切除
局部切除术前难于定位,术后复发率高(38.4%),故不推荐。
乳腺楔形切除术,本术式相对比较彻底,复发机会小,对乳房外观影响不大,仍应对切除的组织常规作病理检查。
皮下乳腺切除或全乳腺切除术,适用于40~50岁的女性,乳管内乳头状瘤病患者,因其为多发性且恶变率高,故局部和楔性切除的复发率较高。病理检查仍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