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滑动性疝是指自腹股沟管突出的脏器和/或其系膜构成部分疝囊的疝,滑出的脏器右侧常见为盲肠,左侧则为乙状结肠。盲肠或乙状结肠的浆膜层构成疝囊的后壁,并向两侧返折构成疝囊的两侧和前壁。有时滑出的脏器为膀胱。
腹股沟滑动性疝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腹股沟滑动性疝是指自腹股沟管突出的脏器和/或其系膜构成部分疝囊的疝。
腹股沟滑动性疝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滑动性疝并不多见,也无特征性临床表现,不易在手术前作出诊断,但基于滑动性疝结构上的特点,不易完全回纳,故常表现为难复性疝。凡年老、肥胖、病史较长的患者,疝块不易回纳,或只能部分回纳,应想到滑动性疝的可能。
腹股沟滑动性疝应该做哪些检查?
滑动性疝并不多见,也无特征性临床表现,不易在手术前作出诊断。
腹股沟滑动性疝应该如何治疗?
均应手术治疗。手术要点是先游离、回纳滑出的脏器,重新构成一个完整的疝囊后再作高全结扎和疝修补术。
1、疝囊成形和高位结扎
(1)Bevan法:这是一种较常用的方法,但只适用于较小的滑动性疝,如盲肠滑出。具体步骤是切开疝囊后沿盲肠边缘2cm处弧形切开腹膜,切缘两端必须到达疝囊颈处,以保证在构成一个完整的疝囊后可行高位结扎。仔细游离盲肠到内环水平,避免误伤系膜血管和精索血管。至此,可回纳滑出的盲肠,把腹膜弧形切缘的两端对合靠拢作纵行缝合,构成一个完整的疝囊以作高位结扎。 (1)沿盲肠边缘1~2cm处弧形切开腹膜 (2)游离盲肠后壁达内环水平 (3)将腹膜弧形切缘作纵行缝合 (4)回纳盲肠后高位结扎疝囊
(2)La Roque法:适用较大的滑动性疝,如滑出的肠管较长如乙状结肠,此法较为可靠。具体步骤是切开疝囊前壁,游离肠管的后侧直达内环处,如滑出肠管较长,游离时须注意不可误伤其系膜血管。再在内环上方3cm处按肌纤维方向分开腹内斜肌和腹横肌,注意不可损伤髂腹下神经,切开腹膜,经内环回纳游离的滑出肠管并从腹部切口提出,原肠管后侧游离面即翻转到前面,疝囊切口与腹膜切口之间的壁层腹膜亦随之翻出,剪除多余的疝囊,使其残余切缘恰能对拢缝合,覆盖肠管的游离面构成系膜后面的浆膜层、回纳肠管。最后,缝合腹膜切口。 (1)虚线为腹横筋膜切口,切开疝囊前壁 1.腹外斜肌腱膜 2.腹内斜肌 3.腹横筋膜 (2)在内环上方约3cm处切开腹膜 (3)将已游离滑出肠管经内环从腹部切口处提出 (4)肠管的游离面已翻转到前面,并予浆膜化 (5)回纳肠管 (6)缝合
此外,Ponka介绍一种适用于较大滑动性疝的手术方法:先将疝囊连同滑出的肠管与精索分离到内环深面,注意勿损伤肠管系膜及精索血管,切开疝囊前壁并沿肠管两侧剪到内环的深面,再把两侧切缘在肠管游离面后方对缝构成一完整的内环,回纳肠管,行疝囊高位结扎。这一手术无须将肠管后方的游离面腹膜化。(1)解剖疝囊达内环处(2)剪开疝囊前壁(3)沿肠管两侧将腹膜剪到内环处(4)将腹膜两侧切缘在肠管游离面的后方缝合,以构成一完整的内环(5)回纳肠管,疝囊高位结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