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蚓蛔线虫(Ascaris lumbricoides Linnaeus,1758)简称蛔虫,是人体内最常见的寄生虫之一。成虫寄生于小肠,可引起蛔虫病(Ascariasis)。此外,犬弓首线虫(Toxocara canis,简称犬蛔虫)是犬类常见的肠道寄生虫,其幼虫能在人体内移行,引起内脏幼虫移行症(visceral larva migrans,VLM)。
蛔虫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病原学】
似蚓蛔线虫(AscarislumbricoidesLinnaeus,1758)简称蛔虫,人体经口误食感染期蛔虫卵。
【病理改变】
幼虫致病期部分病人肺部X线检查,可见浸润性病变,病灶常有游走现象;成虫致病期可损伤肠粘膜、荨麻疹、皮肤瘙痒、血管神经性水肿,结膜炎、化脓性胆管炎、胆囊炎、甚至发生胆管坏死、穿孔、以及肠扭转和肠坏死。
常由于误食沾有蛔虫卵的生冷蔬菜、瓜果或其他不洁之物而引起。蛔虫寄生在小肠内,扰乱脾胃气机,吸食水谷精微。由于蛔虫具有喜温,恶寒怕热,性动好窜,善于钻孔的特性,故当人体脾胃功能失调,或有全身发热性疾患时,蛔虫即易在腹中乱窜而引起多种病症。若蛔虫钻人胆道、阑门,或蛔虫数量较多,在肠中缠结成团,则出现多种病变及症状。
蛔虫病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临床表现
1.幼虫期致病:可出现发热、咳嗽、哮喘、血痰以及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高等临床症象。
2.成虫期致病:a.患者常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以及间歇性脐周疼痛等表现。b.可出现荨麻疹、皮肤瘙痒、血管神经性水肿,以及结膜炎等症状。c.突发性右上腹绞痛,并向右肩、背部及下腹部放射。疼痛呈间歇性加剧,伴有恶心、呕吐等。
主要症状
蛔虫病是由蛔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疾病,患者常因成虫所致而引起反复发作的上腹部或脐周疼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严重者可引起营养不良、智能和发育障碍,有时出现情绪不宁、烦躁、磨牙、瘙痒及惊厥等;部分病人可出现过敏反应,如血管神经性水肿、顽固性荨麻疹等;有时还会引起胆道蛔虫病、蛔虫性肠梗阻及肠穿孔、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致病
1.蛔虫幼虫移行症
主要见于短期内吞食了大量蛔虫卵的患者。潜伏期一般7--9日,临床上出现全身与肺部症状。全身症状有低热与乏力,少数病人伴有尊麻疹或皮疹。呼吸道症状为咽部有异物感,阵发性咳嗽,常呈嗜喘样发作;痰少,偶尔痰中带血丝。两侧胸部可听到干罗音。胸部调线检查可见两侧肺门阴影增深,肺纹增多与点状、絮状或片状浸涧阴影。后者一般于1--2周内消失。病程持续7--10天,上述症状逐渐缓解消失。
2.肠蛔虫病
绝大多数病例无任何症状。儿童以腹痛最常见,位于脐周,呈不定时反复发作,不伴有腹肌紧张与压痛。常有食欲减退与恶心,时而腹泻或便秘,常从大便中排出蛔虫或呕吐出蛔虫。儿童偶可引起神经症状,如惊厥、夜惊、磨牙、异食癖等。
小肠内寄生的蛔虫通常处于安静状态,但在受到各种刺激如发热、消化不良、服不足剂量驱虫药治疗与泻盐后可引起骚动,离开寄生部位,向上从口中吐出或向下从粪便中排出。
诊断
自患者粪便中检查出虫卵,即可确诊。对粪便中查不到虫卵,而临床表现疑似蛔虫病者,可用驱虫治疗性诊断,根据患者排出虫体的形态进行鉴别。疑为肺蛔症或蛔虫幼虫引起的过敏性肺炎的患者,可检查痰中蛔蚴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