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公安厅20日发布消息称,今年以来,该省警方打击虚假演唱会门票诈骗,共打掉该类诈骗团伙125个,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1689人。这一消息,让远在外省的笔者深感舒心。
警方介绍,虚假演唱会买卖门票诈骗案件中,嫌疑人主要通过社交类APP,以“票务代理”“折价转让”等话术,发布演唱会门票售卖信息,初步取得受害人信任后,便谎称平台有监管,需另外通过微信或其他方式私下交易,或发送虚假的购票网站链接要求对方填写银行账号、密码和验证码进行购票,从而盗刷受害人的银行卡。部分嫌疑人还以“门票卡单”等话术对事主进行二次诈骗。
骗子话术、套路百出,而受害人轻易受骗,这一情形让笔者悚然一惊。不久前,笔者还和亲友聊起刘德华演唱会一票难求的现象。亲友有想看刘德华演唱会了却心愿的想法,提及某平台上有人兜售这场演唱会的门票,为此有些动心,但家人提醒:且慢,现在网络售票信息不能全信,万一遇上骗子就麻烦了。这一说,亲友就打消了这个念头。毕竟,作为信息不对称的一方,普通消费者很难去对网络信息加以验证,既然难分真伪,放弃才是上策。现在想来,幸亏亲友关键时刻断了念想,不然结果真不好说。
平心而论,在正规渠道“关闭大门”的情况下,人们希望从网络平台或APP获得一份机会或“幸运”,心情可以理解。毕竟,在正规渠道供给不足或因各种特殊因素导致门票一票难求的背景下,设法观赏“偶像”的演出,也是一种正当的需求,这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贪图便宜”。
提醒此类人群注意防范网络诈骗是必要的。一个骨感的现实是,在虚假演唱会买卖门票诈骗者的“围猎”中,不少消费者很容易迷失方向。客观上,由于此类虚假转让门票行为打着冠冕堂皇的旗号,和那种“谈钱必有诈”的反诈场景还略有差异,相对容易让追星心切的人放松戒备。但再美妙的措辞、再“合情合理”的借口,都有着无法遮掩的“硬伤”,这就是离开平台交易、提供奇奇怪怪的链接、百般遮掩本方信息。常识告诉我们,转让门票现象确实存在,但真正转让门票的,多会“敞亮”而直接,不会整那些多余的活儿。有些小区群里,邻居之间的门票转让和交割,便一目了然、直截了当。即使双方分处不同省份,均等亮出诚意和保证,也是必要的前提。
问题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现实中,总有人会掉入诈骗分子精心设置的陷阱。怎么办?必须指出的是,打击虚假演唱会门票诈骗,是打击通信网络诈骗中的必要一环。以法治之力,打击和遏制此类犯罪,还公众一个安宁的消费环境,至关重要。事实上,来自警方的严厉打击,不仅有力消解了诈骗土壤,也实打实地给“易骗人群”上了一堂反诈课。从这个意义上说,广东警方对于虚假演唱会门票诈骗的零容忍,令人称道。这样的铁血打击,越猛越好,越多越好。
近年来,多地公安机关发布此类真实案例,以警示社会。例如,今年3月,江苏常州8名歌迷被“票务代理”诱骗。在天津,一名骗子明明没有演唱会门票,却以“去看演唱会吗?我有票”之名,骗取70余万元。有报道直言,“我有票”这种话连标点符号都不能信,确实直指真相。门票是不可能主动“跑上门”的,“加价”法则也未必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显然,虚假演唱会门票诈骗,不仅有个案性质,也有团伙作案、链条式作恶的迹象。针对虚假演唱会门票诈骗有所抬头的趋势,有关部门既要以“民举官纠”的立场为民做主,也要积极主动地针对网络乱象进行摸排、调查,从中发现线索、掌握动向、及时收网。
值得一提的是,虚假演唱会门票诈骗高发的背面,却是一些售票平台的退票难、手续费过高。有人买不到票,有人退票退得火大,这种反差提醒的是,在正规渠道改善买票和退票机制,让更多的人可以通过“安全模式”实现“买退自由”,可能也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具体怎么做,值得研讨,但想来并无太大技术难度。(来源:羊城晚报)